> 區域鏈 >

聚焦廣西疫情防控第一線丨重點病患救治:“救命神器”齊上陣,醫生吃住在病房

時間:2023-01-07 09:42:08       來源:南國早報客戶端

編者按:隨著“新十條”的出臺,疫情防控面臨新階段新形勢新要求。廣西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工作,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確保疫情防控迎峰轉段平穩有序,社會大局穩定。如何確保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南國早報記者深入醫院急診、ICU、鄉村,探訪疫情防控第一線的最新情況。


【資料圖】

“堅持,堅持!再過兩天你就可以撤機了。”1月6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病區里,盧俊宇醫生握著病人陳非(化名)的手鼓勵他。陳非有些吃力地回應著,表示自己感覺好多了。目前,廣西各醫療機構正在為新冠患者救治而全力堅守。

重癥監護室里集齊核心救命“神器”

1月3日晚11時,救護車將47歲的陳非緊急送往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經評估,他屬于重癥患者,被立即轉入ICU。

感染新冠病毒后,陳非的肺部功能受到侵害,發展為“白肺”。同時,他本身有心臟方面的基礎疾病,感染誘發了心梗。他的心、肺兩大重要器官同時出了問題。

陳非躺在病床上,身上集齊了目前重癥醫學領域最核心的技術支持——呼吸機、主動脈球囊反駁泵,以及有“救命神器”之稱的ECMO(體外膜肺氧合)。

盧俊宇告訴記者,對于陳非這樣的重癥患者,ECMO的作用非常重要,能夠暫時替代他的心肺功能,讓他自己的心、肺“喘口氣”,渡過最危險的時期。目前,他的病情已經有了明顯改善。

在陳非所在的病區里,還有3位病人正在ECMO的支持下“闖關”。醫院原有的4臺ECMO已經全部用上了,為此,院方又想方設法調來了第5臺,確保需要的時候有設備可用。

▲1月6日上午,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盧俊宇對患者進行檢查。

惦記重癥病人,醫生吃住在病房

查看完陳非的情況,身為重癥醫學科主任的盧俊宇又開始巡視其他患者的情況。自從2022年12月31日緊急啟用新的重癥醫學科病區后,盧俊宇就幾乎沒回過家,吃住都在病房,“我管的都是重癥病人,實在是不放心”。

這位重癥醫學科醫生前不久剛當了爸爸,孩子出生僅十多天??墒敲鎸Σ粩嗍者M來的病人,盧俊宇選擇了先顧“大家”。他和同事們正在盡力幫助每一位患者渡過難關。

據了解,該院在2022年12月22日迎來發熱門診的就診最高峰。目前,收治的新冠病人數量雖然仍在持續增加,但是總體平穩有序。

提前預估評判,做好儲備迎高峰

根據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相關要求,三級醫院要強化重癥醫療資源儲備,合理配備重癥醫護力量,確保綜合ICU監護單元可隨時使用,并通過建設可轉換重癥監護單元確保重癥監護資源。

2022年12月30日,元旦假期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看到病人增加的趨勢,醫院領導班子當即決定提前啟用新的病房醫技綜合樓。做出提前啟用決定之后的24小時,新的重癥醫學一病區率先啟用,新增23張重癥床位;緊接著,二病區完成搬遷,又新增20張床位;1月3日,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新病區啟用,新舊病區同時運轉,收治能力進一步擴容……

新大樓提前啟用涉及到多方面的大量協調工作。連日來,院長羅杰峰大部分時候都在現場辦公,了解第一手資料,做出決斷,協調各方,“病人拖不起,必須確保有足夠的收治能力”。

有了收治空間,還需要有人員和物資。羅杰峰介紹,基于對重癥醫學專業的重視和對疫情發展形勢的預判,醫院提前采購了70臺呼吸機,加強藥品儲備,為隨后而來的ICU擴容打下了基礎。

在人員方面,2022年12月開始,院內圍繞重癥醫學開展了一系列培訓。綜合ICU人員為專科ICU人員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掌握ICU核心技術,提高救治質量。其他的非ICU醫生也進行重癥ICU技術的培訓,為應對可能出現的病人增加狀況做好準備。

標簽: 重癥醫學 重癥醫學科 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