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 >

環保產業全景調研報告 智慧環保市場規模增長空間極大

時間:2023-07-27 17:58:0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研普華報告 百度

進入“十四五”時期,直面低碳時代的高標準和高要求,環保產業從傳統型向智能化、智慧化、數字化轉型,強化5G、智能智慧、大數據、區塊鏈、虛擬現實等互聯網技術在環保領域的運用,對于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對于環保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環保企業的效率和效益都具有重大意義。

2022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收達到2.22萬億元

今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22萬億元,已經成為綠色經濟的重要力量。


(資料圖片)

黃潤秋表示,近些年,生態環境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方面,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生態環境源頭預防;二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三是實施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四是打造綠色發展高地。

環保產業全景調研

“十三五”以來,得益于技術的進步,中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了9.5億千瓦,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產能達到6.2億噸,完成了2800余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新建城市垃圾焚燒場240座,新增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日均約64萬噸。作為保障“十四五”規劃順利起航的奠基之年,2021年還毫無疑問是沖刺碳達峰、推進碳中和的關鍵節點,意義不可謂不重大。

近些年,國家對環保的重視越來越高,政策層面對于環保行業的支持力度將持續加強,環保投資規模越來越大。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保持改善態勢,環境安全形勢基本穩定,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難度明顯加大。

2022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順利完成。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好于年度目標0.9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好于年度目標4.6微克/立方米,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好于年度目標4.1個百分點;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同比分別減少5.5%、3.7%、2.1%、6.8%,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面向美麗中國遠景建設目標,《“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規劃提出了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四個方面的指標,明確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改善大氣環境、提升水生態環境等方面重點任務,部署了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水生態環境提升、重點海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領域的重點工程。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7年中國環保產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中國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霧霾天氣多發、城市河道水體黑臭、“垃圾圍城”、土壤污染、危廢處置以及農村環境污染等問題突出,污染治理任重道遠。環保產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在中央環保督察的推動下,各省相繼關停了很多排放不達標、嚴重污染環境的“小、散、亂、污”企業。石化、鋼鐵、有色、化工、煤炭、水泥等高污染、高能耗行業污染治理需求將進一步釋放。政府投入、居民的宜居環境需求、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由于對大氣污染防治、水質污染防治設備及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的投資需求巨大,環保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據調查發現,近幾年受疫情防控等影響,城市環境設施運行和環衛服務項目成本激增,環保行業受到嚴重沖擊。但在國家積極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條件下,長期來看會對生態環保行業的發展產生積極促進作用。

隨著市場需求的繼續釋放,2021年環保產業仍然強勢增長,環保產業規模超過2萬億元,達到約2.18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約11.8%。2022年中國環保產業總體營收增速放緩,利潤下降,虧損面擴大,應收賬款問題突出,部分企業經營陷入困境。2022年生態環保產業全年總營收約2.22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9%。2025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有望突破3萬億元。

智慧環保市場規模增長空間極大

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各行業紛紛搭上“智慧”這趟車,打開新發展思路,環保也不例外。當前我國智慧環保市場規模在700億左右,增長空間極大。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攻堅之年。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各項任務將全面發力。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財稅、金融、投資等一系列穩增長、促發展政策逐步落地,生態環境領域投資將比2022年有較為明顯的增長,綠色低碳領域的市場也將加速釋放,數字化、智慧化已經成為推動減污降碳、提質增效的關鍵環節。生態環保產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生態環保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將進一步加速。

想要了解更多環保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環保產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