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下一步上交所將堅定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深化互聯互通機制;提升市場國際吸引力,加強跨境指數合作不斷提高中國指數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持續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加強開放條件與監管,持續提升風險預警能力。”在11月26日舉行的2022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論壇上,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副總經理劉逖表示。
在劉逖看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作為實體經濟和金融的一個重要樞紐,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效的資本形成機制能夠充分引導和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助力“雙循環”發展。
在談及對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意義的理解時,劉逖將其總結為五個方面:暢通國內國際循環的“傳動軸”、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助推器”、構建開放型體制機制的“倍增器”、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適配器”和滿足人民財富增值保值需求的“分散籃”。
據劉逖介紹,經過這些年的開放,境外投資人、境外A股市場國際化程度在不斷提升。從持股市值看,境外投資者近兩年持有A股的市值維持在5%左右,最高曾至6%;從每天交易量來看,境外投資者長期維持在8%左右,最高時超過10%;從資金進出來看,滬股通累計流入額8595億元,年成交額穩步提升。
此外,劉逖進一步介紹稱,近年來,滬港通持續擴容升級,已有53只滬市ETF產品和58只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境外紅籌回歸門檻放寬,目前科創板已有6只紅籌企業上市;存托憑證互聯互通機制完善拓展,8家滬市上市公司在倫敦和瑞士交易所發行GDR,累計融資70多億美元;拓展ETF互通方面,2021年1月,上交所推出首批4對中日ETF互通產品基礎,同年4月,日本市場首只上證科創板50ETF掛牌上市。
不僅如此,上交所推動科創板股票先后被納入三大主流國際指數,包括富時全球指數、MSCI全球指數和標普道瓊斯的全球指數,目前已有38支科創板股票在富時指數體系當中,有18支科創板股票在MSCI的指數產品當中。
如何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動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劉逖表示,首先上交所將在改革基礎上推進開放,包括進一步完善和拓展滬港通的機制;吸引境外優質公司來上交所發行CDR;把ETF互通機制進一步完善,區域上做一些拓展等。
二是提升市場國際吸引力。劉逖指出,將加強跨境指數合作不斷提高中國指數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持續提升國際投資者參與上交所市場深度和廣度,繼續扮演國際投資者的交流平臺和大會。
“三是持續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行業治理,另一方面與境外交易所參與務實合作。”劉逖表示,四是加強開放條件與監管,持續提升風險預警能力,不斷完善風險的防控體系能力,維護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