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廣西新聞網大化11月30日訊(通訊員 韋哲 陸俐新 韋柳萍)今年以來,大化瑤族自治縣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將閑置的破舊的校舍等進行改造,讓其煥發“新生”,服務紅色旅游和特色產業發展。
百馬鄉常谷村紅色教育基地效果圖。通訊員 陸俐新 攝
據項目業主介紹,在項目實施中,大化發現位于百馬鄉百馬村常谷屯的教學點閑置,并有破損現象,如果不加以利用,將繼續廢棄甚至會倒塌。因此,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結合常谷屯革命歷史底蘊以及教學點周邊有革命烈士陵墓、山塘的實際,積極搜集革命文物,整理紅色文化,將教學點改造成為紅色教育基地,將山塘改造成為廉政池,打造成一個傳承紅色文化、接受廉政教育的基地,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感黨恩、聽黨話,堅定信心跟黨走,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在古河鄉丹桂村,以前閑置的丹桂小學,如今變成了漂亮的游客服務中心。丹桂村是覃國翰將軍故里,今年大化加大紅色革命遺址連片開發力度,在建設村史館、革命烈士墓園、初心路等紅色旅游項目的同時,將丹桂小學進行了改造,讓其服務游客,發揮效益。
改造中的丹桂村游客服務中心。通訊員 韋柳萍 攝
項目業主稱,這樣做,不僅“變廢為寶”,節約資金,還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增加旅游收益。僅國慶期間,丹桂村累計接待游客75批次1200余人。同時,將其他閑置的校舍改造成為蜂蜜加工廠,設置農特產品展示廳,并發展壯大產業,可帶動17戶脫貧戶參與中蜂養殖,每年每戶可增收6000元左右,可增加村集體收入約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