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后,隨著年末的臨近,民營銀行“花式”攬儲再度來襲。在銀行存款福利群里,儲戶們“奔走”尋求高息存款產品,一些三方推手賣力推廣,在加息券、定向邀請、開“白名單”、升級VIP貴賓客戶一系列操作之下,年利率原本在3.5%左右的存款產品“搖身”變為4.5%以上的高息存款。在展業過程中,異地攬儲的邊界也被頻頻突破,在存款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線下網點少、綜合金融服務匱乏的民營銀行該如何擺脫攬儲困境?
【資料圖】
“花式”攬儲再度活躍
年末將至,攬儲大戰硝煙四起,民營銀行也愈發“內卷”。
最近,李游(化名)發現,半年前添加的存款福利群又再次活躍了起來,有不少三方推手在群里推薦加息券、二維碼開白名單、VIP貴賓等活動吸引儲戶的目光。
“以前我沒怎么關注過這類存款群,最近發現陸續有人在群里發布信息,這些人都將銀行名稱用字母或諧音字代替,只有詢問之后才能知道具體是哪家銀行推出的福利活動。” 李游回憶稱。
“通過會員權益購買大額存單返現”“VIP客戶享受最高存款收益可達4%”“成功推薦存款人可以得獎勵……”如今,這樣的存款福利群有不少。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儲戶提供的信息調查發現,在存款福利群中,三方推手引流的大多為民營銀行推出的活動,其中,加息券、開白名單較為常見,而通過一系列“花式”操作,可以將年利率原本在3.5%左右的存款產品變為4.5%甚至更高。
從操作流程來看,通常情況下,新手儲戶需要掃描三方推手提供的專屬二維碼先進行注冊,然后下載民營銀行手機銀行App進行開戶,開戶成功后便可看到加息券、活動積分以及存款產品信息。不過,有部分銀行推出的活動需要儲戶提前預存資金后才可以享受。
“有最新存款福利活動,掃碼注冊就可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一位三方推手提供的二維碼信息注冊了一家民營銀行手機銀行,在該行整存整取頁面,這家銀行面向儲戶展示的存款產品主要有6種,分為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5年,年利率分別為1.85%、2.05%、2.25%、2.85%、3.5%、4%。
當問及掃碼參與后有哪些福利發放時,這位三方推手表示,“在II類戶里先存入5萬元,不用買存款,等2-3個工作日收到VIP短信就算開戶成功,開戶成功后可以看到7天期年利率3.8%、3個月期年利率4%的存款產品”。
記者聯系到成功開戶并購買該行存款產品的儲戶了解情況,一位儲戶表示,“最低要存入5萬元,等賬戶升級后錢就可以取出來,我買了7天期年化利率3.8%的存款產品”。根據儲戶提供的截圖信息,在存入資金后,這家民營銀行向儲戶發送短信稱,“恭喜您獲得貴賓客戶專享系列產品參與特權,既有最高年利率4%產品,也有最短7天結息產品,您在我行的存款依照《存款保險條例》受到保護”。
對此,這家民營銀行相關人士回應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我行作為新型民營銀行,‘一行一店’的機構布局決定了無法像傳統銀行一樣通過遍布各地的分支機構進行獲客,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民營銀行沒有網點、品牌、價格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存在著一定的攬儲壓力,更考驗銀行特色化、精準化、個性化、敏捷化的客戶服務能力和科技賦能能力。因此,我行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借助數字化手段為客戶提供線上化、智能化服務,同時拓展營銷獲客渠道,充分利用存量客戶資源獲客,比如開展邀新有禮營銷活動,對于成功邀請新客戶的存量客戶,給予一定的積分獎勵”。
回歸本地為何這么難
一直以來,攬儲難這一現象普遍存在于民營銀行中,將攬儲方式轉為地下,通過加息券、點對點定向邀請開“白名單”也是民營銀行較為常見的攬儲模式。但在監管要求中小銀行回歸本源的大背景下,仍有一些銀行異地攬儲邊界較為模糊。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有一些銀行雖然明確只能由本地儲戶參與,但私下依舊可以“暗箱操作”。
在一個存款福利群中,一位三方推手不停發布二維碼邀請鏈接,引導儲戶掃碼參與開戶。根據推手提供的信息,這家銀行為一家東北地區民營銀行。當北京商報記者掃描二維碼嘗試注冊時,頁面隨即彈出“目前僅支持本地區客戶參與活動”。該行在回應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也明確表示,按照監管要求,我行目前存款業務不支持異地客戶辦理。
然而,根據上述三方推手提供的信息,“這家銀行開‘白名單’可找‘內部人士’辦理”,通過推手的引流,記者聯系到這位內部人士,在提供了手機號碼、輸入驗證碼之后,成功開通了“白名單”,操作過程中,記者所在地區、使用的手機號均非這家銀行所在地區。“白名單”開通成功后可以看到,這家銀行為儲戶推出2.35%、2.65%的專屬卡券,可在購買該行存款產品時疊加使用。
無獨有偶,另一家民營銀行也存在類似情況,一位來自河南地區的儲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升級為貴賓客戶后,已成功購買了該行推出的存款產品。而該銀行注冊地并非河南地區。
在2021年1月,銀保監會、央行發文要求,地方性法人商業銀行要堅守發展定位,確保通過互聯網開展的存款業務,立足于服務已設立機構所在區域的客戶。雖然監管提及,無實體經營網點,業務主要在線上開展且符合銀保監會規定條件的除外,但據悉,目前拿到可以異地展業互聯網資質的民營銀行只有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億聯銀行4家,也就是說其他15家民營銀行攬儲必須在注冊地轄區進行。
對此,上述民營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在互聯網存款新規出臺后,我行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系統改造,通過多種形式識別客戶屬地,嚴格落實新規要求,堅持服務本地客群。下一步,我行將繼續按照監管要求,不斷提升客戶識別和風險防范能力,為本地客戶提供更精準更完善的金融服務”。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指出,民營銀行起步晚、沒有實體網點、社會公信度偏弱、客戶基礎薄弱,攬儲難度較大,而且2021年以來民營銀行通過互聯網平臺攬儲的渠道被切斷,只能從自有平臺攬儲,存款來源減少,攬儲難度進一步加大,“花式攬儲”也是形勢所迫。當前,識別異地客戶的方法比較多,簡單來看可以根據身份證號、手機號碼識別,這些只需客戶填寫即可,甚至可以通過要求客戶上傳社保、個稅繳納地證明資料等進行識別。
應快速培育自營流量生態
因開業時間不長、客戶基礎薄弱等掣肘,同時也缺乏托管等高端業務資質,民營銀行難以介入到證券、期貨、私募/公墓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等能沉淀海量存款的托管業務。
“存款的競爭已經是非常激烈了。”一位民營銀行相關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回應稱,民營銀行要做好準備做難而長期的事情。要大力發展自營C端流量,要通過資訊、公共服務、生活服務、場景消費權益等有價值的服務,培育起自營流量生態,民營銀行要充分融合本土經濟,打造有特色的數字銀行、鄉土銀行。其次,要努力打造綜合金融服務產品,如財富管理、數字化營銷、企業財資管理等工具,要讓民營銀行的產品成為個人和企業客戶生態中有價值有技術含量的增益。
未來,在異地展業、攬儲優勢不足的掣肘之下,民營銀行如何加強自身渠道建設,開拓業績尋找新增長點?正如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所言,在存款競爭日趨激烈和同質化的情況下,攬儲成本已經很高,民營銀行應該強化多元化的資金獲取方式,比如通過金融市場和同業業務等方式獲取融資,來緩解負責端壓力。
在劉銀平看來,“花式攬儲”是一種獲客手段,往往是初期、短期行為,在不違規的情況下對吸引新客戶有一定幫助;引入外部金融產品、豐富產品類型、增加便民服務、提升服務水平等有利于留住老客戶、增強客戶黏性。